研发中心机电部聚焦设备自修、工程自干及全流程成本管控,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优化,实现了降本增效与能力提升的双重突破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一、设备自修:从“外委依赖”到“自主可控”
设备维修是机电部降本增效的核心领域。通过构建系统化自修体系,部门逐步摆脱对外部服务商的依赖,实现了成本与效率的双向优化。
在成本控制方面,2024年设备自修率从30%跃升至75%,直接推动维修费用同比减少12万元,降幅达42%。2025年上半年,通过设备周报表数据分析与故障预判,进一步节约维修费8.5万元,设备维护的精准性持续提升。
效率提升同样亮眼。借助红外测温枪等智能诊断工具,故障诊断准确率从65%提升至92%,故障响应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8小时,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(MTBF)从120小时延长至180小时,设备综合效率(OEE)从65%提升至82%,每年减少停机损失超30万元。
二、工程自干:从“外包溢价”到“成本可控”
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全流程管控创新,大幅降低外包依赖,实现了成本与质量的双重保障。
自干范围持续扩大,2024年工程自干率从20% 提升至 65%,平均成本较外包降低28%,全年节约工程费用35万元。其中,生产线缓存料仓扩容改造项目通过自主施工,不仅成本降低35%,实施周期较外包缩短20天;配料自动称量装置项目通过跨专业协同,提前15天完工,节约外包费用18万元。
成本管控机制不断完善,通过“材料询价对比+人工工时核算”双控模式,材料采购成本降低12%,人工窝工浪费现象基本消除。2025年上半年,重点项目推进中延续自干优势,90锥双生产线等设备改造通过自主规划,进一步压缩了外包溢价空间。
三、协同降本:多维度挖潜增效
除核心领域外,机电部通过电力管控、特种设备管理等协同措施,构建全链条降本格局。
电力消耗方面,2025年1-5月通过避峰节电、优化设备运行模式等措施,用电量控制在33.62万度,电费合计18.95万元,较历史同期显著下降。特种设备管理中,通过定期检验与维护,仅花费2200元完成安全阀、压力表检验及叉车保养,节省购置费用2500余元,确保安全运行的同时实现成本节约。
四、成效总结
通过设备自修、工程自干及多维度协同管控,机电部实现了“降本”与“增效”的有机统一。2024年累计降本超85万元,2025年上半年持续保持良好态势,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利润空间,更锤炼出一支“一专多能”的技术团队 —— 现有3名维修技术人员可独立完成 90% 以上设备维修与中小型工程自干,核心设备与关键工程摆脱外部依赖,企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。
这一实践证明,聚焦自主可控的管理创新,是企业应对成本压力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,为同类企业设备与工程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。